中国酒史与文化 酒的发明趣事 - 驾照网 中国酒史与文化 酒的发明趣事 - 驾照网
驾照Logo
驾照网> 文化> 正文

中国酒史与文化 酒的发明趣事

来源:驾照网更新时间:2024-04-19

  导读: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酒与文化也是数一数二的特色,中国的酿酒文化更是出色,如今的茅台更是海内外闻名。在历史的变迁中,酒的酿造技术更为醇熟,还出了许多更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酒,那么中国酒史与文化去哪看呢?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酒的发明趣事,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。

  中国酒史与文化

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,是最早应用微生物酿酒、对世界酿酒技术作出巨大贡献的国家。

  酒的发明趣事

驾照网【jiazhao6.com】

  酒是谁发明的?有人大胆地提出了“猿猴造酒”的看法。通常猿猴深居山中,常采摘水果食用,如有剩余则堆放在山洞中,时间一久,就霉烂了。这种霉烂,实际上是长了酵母菌,产生了酒精。这或许是偶然的巧合,但后人就提出猿猴造酒的说法。在古代,人们为了捕捉猿猴,相传曾利用猿猴嗜酒的习性,在它们经常出没的地方放几缸酒,猿猴会闻着酒香而来,抢着饮酒而醉,然后被人们捉住。这种事,在古书上也有记载,如唐代李肇《国史补》就记录了有人利用猩猩嗜酒的特性,捕捉猩猩,《清稗类钞·粤西偶记》载:“粤西平乐等府,山中多猿,善采百花酿酒。樵子入山,得其巢穴者,其酒多至数石。饮之,香美异常,名曰猿酒。”

  从现代考古证明,我国发明谷物酿酒技术约有五六千年的悠久历史。在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不少五六干年前的陶制酒器,就是一个例证。

  说到酒的发明,我国古籍文字记载多有仪狄作酒、杜康造酒等传说。

  一说仪狄,是夏禹时的大臣。《战国策·魏策》记载:“昔者,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,进之禹,禹饮而甘之,遂疏仪狄而绝旨酒。后世有以酒亡其国者。”

  汉代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酒,古者仪狄作酒醪,禹尝之而美,遂疏仪狄。”

  这些记载都讲仪狄所造之酒,口味很美,进献给大禹,但大禹饮后深感甘美而怕多饮误事败国,因此禁止“旨酒”(美酒)而疏远仪狄。孟子说:“禹恶旨酒,而好善言。”

  但上述两种记载只讲了仪狄作酒的事,并没有说他是酿酒的创始。而古籍《世本》则增加内容说,“仪狄始作酒醪”,“以变五味”。《世本》的作者至今不详,内中记载有自黄帝至秦朝以前的历史事件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对此书有记录,因此大约是汉代以前的古籍,但宋代已逸失,今存为清代辑本。

  二说杜康造酒。

  杜康是何时代人,古书记载不一。或说黄帝时人,或说夏禹时人,或说周朝人,或说汉代人等。

  说杜康造酒,始见《尚书·酒诰》。《北堂书钞》卷148载:“王著与杜康绝交。书(指《尚书》)曰,康字仲宁。或曰黄帝之时宰人也,始造酒,时人号酒泉太守。”而《世本》、《说文》等书却说杜康即是夏代的少康。清人《十驾斋养新录》卷12引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古者少康,初作箕帚、秫酒(高粱酒)。少康,杜康也。”少康,是夏朝的第五代君王。如照此说,酒是夏王少康发明的了。

  三国时政治家曹操在《短歌行》中说“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”。可见在汉魏时代,杜康已成酒的代名词了。

  关于杜康是何地人,今人意见也有分歧。

  一说今陕西白水县人。该县有个村庄名叫“康家卫”,说是杜康出生地。乾隆《白水县志·人物》记载:杜康,字仲宁,相传为县之康家卫人。当地至今尚存杜康井、杜康墓等遗迹。该县每逢正月二十一日,还举行庙会祭祀杜康。

  今河南汝阳县,据《汝州全志》卷9载,有杜康矾(村),村内也有杜康泉、杜康河、杜康庙、杜康仙庄等古迹。汝阳离东周都城洛邑很近,相传周天子喝过杜康酒,食欲大振,心旷神怡,于是封杜康为“酒仙”。

  今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,当地人相传村中上皇古泉井是杜康酿酒处。

  以上三县,今都建有杜康酒厂,产品皆以杜康酒为名。伊川、汝阳有浓香型白酒,白水有西凤酒,在目前市场上都很流行。对杜康出生地的真伪,已难以说清,所以也有学人调和说:陕西白水县杜康村是杜康的出生地,河南汝阳杜康村是他的酿酒处,河南伊川县是他酿酒的开肆处。明代医药大家李时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这中间的丁丁卯卯,因时间久远,又无明文记录,只好留给后人研究考订了。

  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中国酒史与文化,酒的发明趣事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,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。

2024年小车科目一模拟试题

2024年小车科目四模拟试题

驾照网(www.jiazhao6.com) 旗下平台: 驾校平台 教练平台 陪练平台 考试平台

驾照网举报投诉方式:电话: 邮箱:(接受色情、低俗、侵权、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)

Powered by 驾照网 © 2001-2013 KAOJIAZHAO    闽ICP备2021002821号-32